“人體體液的pH值處于7.35—7.45的弱堿狀態(tài)是最健康的,但大多數(shù)人由于生活習慣及環(huán)境的影響,體液pH值都在7.35以下,他們的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(tài),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。
人們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健康問題,即酸堿失衡,酸性體質,它導致百病叢生。有研究表明,當pH值降低0.1(即體液偏酸)時,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%,免疫細胞功能降低,神經的敏感性下降,內分泌及機體許多重要功能將發(fā)生紊亂,癌細胞更易生長擴散,紅細胞及血小板易發(fā)生聚集等。因此,醫(yī)學專家認為,當今許多慢性病、癌癥及亞健康狀態(tài)都與酸性體質有關。”
類似上文這種頗具“科學范兒”的偽科學文章你讀過嗎?
“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,要避免酸性體質,就要多吃堿性食物、少吃酸性食物,更有效的做法是吃一些具有排酸功效的保健品”。
微博上、微信里,時不常會跳出一條這樣看似真切誠懇、實際愚昧誤人的“科普”。偏偏這種簡單機械的“二元論”劃分法還特別迎合醫(yī)學常識不足卻又重視養(yǎng)生保健的人群的心理需求,于是一時間類似的理論學說甚囂塵上,贏取了不少民眾的信任。
篤信偽科學,輕則浪費錢財,重則影響健康,不得不防?,F(xiàn)在就來擊碎 “酸性體質”這一偽科學,戳穿那些天花亂墜的謊言清華醫(yī)學中心 馮晨
●人體有酸堿性嗎
人體內分布著大量體液,包括細胞內液、細胞外液(血漿、組織液和淋巴液),還有人體各種消化液、淚液、汗液、尿液等等。這些液體各有各的酸堿度,比如在正常生理狀態(tài)下,血液的pH值精確保持在7.35—7.45之間,為弱堿性;尿液的酸堿度波動范圍則大得多,由于代謝產生的許多酸性物質都通過尿液排泄,所以通常呈弱酸性;胃里存在大量的胃酸,表現(xiàn)為強酸性,pH值在0.9—1.5之間;女性的陰道也通常保持著pH值4.5以下的酸性環(huán)境,這樣才更加有利于抵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。
由此可見,“酸性體質”學說是以偏概全地將血液的正常pH值當做了人體的pH值。
實際上,血液中存在著多種緩沖系統(tǒng),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緩沖系統(tǒng),它們有強大的緩沖能力,確保血液的酸堿度不會輕易受到代謝產物的影響,穩(wěn)定地維持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。除此之外,消化系統(tǒng)、呼吸系統(tǒng)和泌尿系統(tǒng)在維持體內酸堿平衡方面也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以消化系統(tǒng)而言,小腸可以根據(jù)食物的成分來調節(jié)堿離子(例如鎂、鈣、鉀等)的吸收,從而維持酸堿平衡;大腸也能調節(jié)對含硫氨基酸以及有機酸的吸收。吸收進入體內的營養(yǎng)物質經過代謝生成各種代謝產物,由血液帶經腎臟時,腎臟會像一個小泵將酸性物質排出,并回收堿性物質,同時還不斷控制和調整酸性和堿性物質排出量的比例,以保持機體pH值恒定。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則通過呼吸運動,不斷由肺排出。
以上調節(jié)機制決定了血液pH值的穩(wěn)定,這種穩(wěn)定狀態(tài)不是多吃幾口“酸性食物”就能改變的,當然也不是服用“排酸”的保健品就能糾正的。
●食物有酸堿性嗎
不同的食物確實有著不同的酸堿度,有的偏酸性,有的偏堿性,在這個意義上,可以把食物分成酸性食物、堿性食物。但是這種區(qū)分沒有意義,因為不論是什么食物,吃到胃里,與強酸性的胃液混合,都變成了“酸性食物”。食物從胃進入腸道,被堿性的腸液中和,又成了“堿性食物”。
“酸性體質學說”宣揚者說,他們提到的“酸性食物”“堿性食物”并不是根據(jù)食物本身的酸堿度來劃分的,而是根據(jù)食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體液酸堿度的影響來劃分的。比如含有大量檸檬酸、呈現(xiàn)較強酸性的檸檬,通常被歸為堿性食物。
但食物內的成分非常復雜,代謝產物各異,而且正如上文所說,由于人體內存在著強大的酸堿平衡調節(jié)機制,食物幾乎無法對人體的酸堿平衡產生影響,所以這樣的劃分根本就是沒有依據(jù)的想當然。更何況不同“專家”的說法往往互相矛盾,根本無法形成行之有效的飲食指導。
●患病與人體的酸堿性有關系嗎
醫(yī)學上確實存在著“酸中毒”“堿中毒”的概念,這是指在某些病理狀態(tài)下血液的酸堿平衡機制失代償,偏離了正常范圍——pH值低于7.35時稱為酸中毒,pH值高于7.45時稱為堿中毒。事實上,酸中毒和堿中毒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嚴重病理狀態(tài),往往是呼吸系統(tǒng)、泌尿系統(tǒng)或者代謝系統(tǒng)發(fā)生了狀況,必須積極進行干預和治療。
不論是酸中毒還是堿中毒,都不是靠保健品就能輕易糾正的。而“酸性體質學說”所宣揚的“酸性體質引起各種疾病”,其實是顛倒了因果關系,利用看似專業(yè)的醫(yī)學名詞制造恐慌,誘導消費。
癌癥與“酸性體質”的關系也是類似??茖W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實體腫瘤周圍微環(huán)境的pH值確實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。這是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快,而腫瘤組織氧氣和養(yǎng)料的供應相對不足,腫瘤細胞總是在缺氧的微環(huán)境中生長,新陳代謝過程也與正常細胞不同,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,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降低。不過,實體腫瘤對體液酸堿度的影響只局限于腫瘤組織周邊的微環(huán)境,目前尚無證據(jù)表明實體腫瘤會導致整個身體的體液都“變酸”。號稱“酸性體質者易得癌癥”,同樣是顛倒了因果關系。
●什么樣的飲食才是健康的
在國內,“酸性體質學說”最早是在2001年由一位保健品制造商提出的,其主要目的不言而喻,就是為了推銷其保健品。如果誤信偽科學,購買了這些“排酸”保健品,只是在浪費錢財。如果真的根據(jù)它來指導日常飲食,則有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了。谷類、魚、肉、蛋等都被列為應該避免的“酸性食物”,而實際上它們都是營養(yǎng)豐富的優(yōu)質食品,如果長期不吃,反而會導致營養(yǎng)不良。
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,含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(yǎng)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、合理地攝取,而不必在意其酸堿性。